5個好習慣 培養高FQ小孩
( 2010/04/01 )
你知道怎麼教小孩理財嗎?花旗基金會執行長廖麗雪指出,培養小孩高FQ,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是關鍵。
教導兒童理財,家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場所。但父母要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財?有什麼工具可以運用?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話題。尤其許多父母想要教,卻無從教起,也有人懷疑,小孩是否能理解高深的理財知識。
負責花旗基金會在台運作的花旗發言人廖麗雪指出,父母是理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教導子女理財,就是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為他們解答疑問,建立基本的理財價值觀,教出高FQ(理財智商)的小孩並不難。
在教導子女理財或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理財盲點或不足之處,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相長過程。她的女兒甚至可以為她提供很好的購屋建議,讓她相當驚喜!
廖麗雪建議,想為子女做好理財教育,父母不妨養成以下習慣:
習慣1:鼓勵記帳培養數字觀念
根據花旗基金會2009年針對兒童理財習慣的調查,只有3成父母會鼓勵小孩記帳。其實,記帳除了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花費情形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而且透過記帳,父母也可以藉此瞭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形態,甚至是交友情形,這是記帳額外的收穫
習慣2:給零用錢練習支配金錢
此外,國內超過5成兒童沒有零用錢,而有零用錢的兒童中,每周在100元以下的,高達56%。
廖麗雪認為,「如果樣樣都幫孩子買好,不讓他們自己買,小孩比較不容易培養價值的觀念。」
給子女適度的零用錢,並讓他們練習支配自己的收入,在有限的預算中取捨自己想買的東西,藉由讓他們自己管理金錢,培養他們的金錢支配能力,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她建議,在給子女零用錢時,可以告訴他們零用錢的用途,還有他們可以選擇如何運用,例如暫時克制欲望,存起來買較貴的東西,或者作為其他用途。
至於金額,則最好視孩子的年齡與生活習慣而定。以她自己為例,她的兒子愛運動,胃口也比較大,因為參加社團,也會有社交活動,所以給較多零用錢;女兒則比較節儉,會主動要求不必給太多零用錢。
習慣3:透過預算觀念教導購物
根據花旗的調查,有3成的受訪兒童透露,自己的父母買東西常常不會比較價錢。其實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子女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在購物時,還可以透過教導瞭解商品的成分或質料,和價格的高低,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
如果孩子大一點,不妨給他預算的概念,在預算內取捨。廖麗雪指出:「『貨比三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透過貨比三家,孩子會發現同樣或類似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價格,也讓購物變成一種樂趣。
另外,父母如果能解說為何會有不同的售價,也可以讓子女瞭解商業市場的運作,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習慣4:分享家裡收入支出情況
廖麗雪認為,父母應該與子女分享家裡的收入與支出,或投資情形。對子女適度透露,讓他們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無形中也可以增加子女的責任感。同時也可以讓子女瞭解父母工作的辛勞,同時想像自己的未來規劃。
以她自己為例,她會讓子女知道家裡的貸款總數,每個月要還的本息,也會與子女一起處理家裡各項支出的對帳單,讓子女瞭解家裡的經濟情形,進而有為父母省錢的意願。
習慣5: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
廖麗雪認為,為子女作理財規劃,可以讓他們對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有基本的瞭解,像存摺上的利息變化,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
如果預算許可,也不妨讓孩子直接參與,甚至提供一定的預算,讓他自主決策。舉例來說,廖麗雪夫婦在孩子還小時,投保了繳費期滿時,可以分期還本的兒童教育壽險,到兒子上大學時,每年可領回10萬元當作教育金。
不過,由於兒子考上公立大學,學費花費比預期少,他們夫婦就把這筆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投資工具投資:「透過這筆小額投資,他可以自己嘗試、體會,學到寶貴的經驗。」
廖麗雪認為,很多父母總是幫子女做好各種準備,甚至到了子女成年,都不讓子女參與家裡的理財決策,也不曾讓子女學習,以致身故後,子女反而成為「敗家子女」。若父母從小就透過「learning bydoing」(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子女學習理財,從小建立理財觀念,將比留給孩子實質的資產更有效果。
五個好習慣培養高FQ小孩
5個好習慣 培養高FQ小孩
( 2010/04/01 )
你知道怎麼教小孩理財嗎?花旗基金會執行長廖麗雪指出,培養小孩高FQ,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是關鍵。
教導兒童理財,家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場所。但父母要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財?有什麼工具可以運用?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話題。尤其許多父母想要教,卻無從教起,也有人懷疑,小孩是否能理解高深的理財知識。
負責花旗基金會在台運作的花旗發言人廖麗雪指出,父母是理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教導子女理財,就是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為他們解答疑問,建立基本的理財價值觀,教出高FQ(理財智商)的小孩並不難。
在教導子女理財或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理財盲點或不足之處,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相長過程。她的女兒甚至可以為她提供很好的購屋建議,讓她相當驚喜!
廖麗雪建議,想為子女做好理財教育,父母不妨養成以下習慣:
習慣1:鼓勵記帳培養數字觀念
根據花旗基金會2009年針對兒童理財習慣的調查,只有3成父母會鼓勵小孩記帳。其實,記帳除了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花費情形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而且透過記帳,父母也可以藉此瞭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形態,甚至是交友情形,這是記帳額外的收穫
習慣2:給零用錢練習支配金錢
此外,國內超過5成兒童沒有零用錢,而有零用錢的兒童中,每周在100元以下的,高達56%。
廖麗雪認為,「如果樣樣都幫孩子買好,不讓他們自己買,小孩比較不容易培養價值的觀念。」
給子女適度的零用錢,並讓他們練習支配自己的收入,在有限的預算中取捨自己想買的東西,藉由讓他們自己管理金錢,培養他們的金錢支配能力,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她建議,在給子女零用錢時,可以告訴他們零用錢的用途,還有他們可以選擇如何運用,例如暫時克制欲望,存起來買較貴的東西,或者作為其他用途。
至於金額,則最好視孩子的年齡與生活習慣而定。以她自己為例,她的兒子愛運動,胃口也比較大,因為參加社團,也會有社交活動,所以給較多零用錢;女兒則比較節儉,會主動要求不必給太多零用錢。
習慣3:透過預算觀念教導購物
根據花旗的調查,有3成的受訪兒童透露,自己的父母買東西常常不會比較價錢。其實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子女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在購物時,還可以透過教導瞭解商品的成分或質料,和價格的高低,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
如果孩子大一點,不妨給他預算的概念,在預算內取捨。廖麗雪指出:「『貨比三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透過貨比三家,孩子會發現同樣或類似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價格,也讓購物變成一種樂趣。
另外,父母如果能解說為何會有不同的售價,也可以讓子女瞭解商業市場的運作,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習慣4:分享家裡收入支出情況
廖麗雪認為,父母應該與子女分享家裡的收入與支出,或投資情形。對子女適度透露,讓他們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無形中也可以增加子女的責任感。同時也可以讓子女瞭解父母工作的辛勞,同時想像自己的未來規劃。
以她自己為例,她會讓子女知道家裡的貸款總數,每個月要還的本息,也會與子女一起處理家裡各項支出的對帳單,讓子女瞭解家裡的經濟情形,進而有為父母省錢的意願。
習慣5: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
廖麗雪認為,為子女作理財規劃,可以讓他們對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有基本的瞭解,像存摺上的利息變化,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
如果預算許可,也不妨讓孩子直接參與,甚至提供一定的預算,讓他自主決策。舉例來說,廖麗雪夫婦在孩子還小時,投保了繳費期滿時,可以分期還本的兒童教育壽險,到兒子上大學時,每年可領回10萬元當作教育金。
不過,由於兒子考上公立大學,學費花費比預期少,他們夫婦就把這筆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投資工具投資:「透過這筆小額投資,他可以自己嘗試、體會,學到寶貴的經驗。」
廖麗雪認為,很多父母總是幫子女做好各種準備,甚至到了子女成年,都不讓子女參與家裡的理財決策,也不曾讓子女學習,以致身故後,子女反而成為「敗家子女」。若父母從小就透過「learning bydoing」(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子女學習理財,從小建立理財觀念,將比留給孩子實質的資產更有效果。
看來我現在開始培養我女兒((小2))
應該還來得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