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最高級的古早味🍮小葉布丁 南台灣最好吃的芋圓地瓜圓 購物嘉年華派對🎊全民瘋狂購🛒 花蓮手工水餃口味多元~

常刷牙可預防動脈硬化?

1 (1個項目)
teresa2349 (629)
1 F
2010/11/4 發表
0人 0人
常刷牙可預防動脈硬化?

聽起來很奇怪,牙齒怎麼跟心臟扯得上關係?

牙周病與動脈硬化

刊登這篇論文的,是在學術出版界頗有份量的《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而牙周病與動脈硬化的關係,早已是極熱門的研究話題。

一般人聽到牙周病會引起動脈硬化,最初的反應都是嗤之以鼻。但就像一開始大家不相信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有關的理論,動脈硬化的病因在最近有了重大突破。

2008年一個綜合分析七篇高品質研究的論文,發現包括牙周炎、缺少牙齒、牙齦炎與牙周骨骼缺失等牙周病變,會讓患者增加1.241.35倍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2000年一個名為NHANES I94的大型研究,也發現在5萬名長期追蹤的醫療工作者中,牙周病與牙齒缺失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而腦中風與冠狀動脈疾病都與動脈硬化有關。

因為證據愈來愈明確,有學者開始建議可以對牙周病患者提示此類訊息,並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有牙齒的問題。

牙周病為何與動脈硬化有關?

牙周病之所以會引起動脈硬化,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認為牙周不停發炎時,引起發炎的鏈球菌等細菌偶爾可以跑到血液裡面去,進而長期攻擊並破壞血管壁。在動脈硬化的病變中,有時可以找到這些細菌造訪的蹤跡,為這個說法提供了理論基礎。日本的學者大多持這種看法。

多數歐美學者的想法則不太一樣,他們認為牙周病會導致慢性發炎,這種發炎的影響並不侷限於口腔,而是一種全身性的低度發炎,所以血管內壁的完整會慢慢受到破壞。經年累月之後,破損的血管壁黏上異常的脂肪層,就出現我們熟知的動脈硬化病變。

筆者雖然不完全排除細菌直接攻擊血管的可能性,但認為發炎理論可能較接近真實,因為動脈硬化與發炎的相關性,並不限於牙周病,還包括其他多種發炎性疾病。例如大家都知道吸菸會引起呼吸道慢性發炎,而吸菸也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

動脈硬化與脂肪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膽固醇較高者,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病變上厚厚的脂肪,顯然是脂肪堆積造成的,所以大家的觀念一直都是少吃油、多運動,避免脂肪在血管內壁沈積,就可以預防動脈硬化。但是,大約一半動脈硬化患者,其血液裡的脂肪完全正常,這使得過去的學者有點困惑。

動脈硬化是長期發炎的後果

1970年代,有人發現讓無菌飼養的雞感染禽疱疹病毒,可造成類似人類動脈硬化的疾病。之後,有人發現人類某些慢性感染,也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包括會引起肺炎的肺炎披衣菌、會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與某些人類皰疹病毒。

最近,慢性發炎引起動脈硬化的實證愈來愈明確。罹患動脈硬化者,其C反應蛋白、介質素、干擾素等發炎指標,一般要比正常人為高。此外,一些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而有慢性發炎的病人,也特別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包括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性狼瘡、乾癬(psoriasis)等。

主流醫學的觀點

2000年《自然》雜誌登出一篇綜論,認為根據最近的研究資料,動脈硬化很明顯地並不單純是一種因為老化而導致的退化現象,它其實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而且可能急性惡化,而出現動脈硬化部位崩解與血管栓塞。

2007年《新英格蘭雜誌》登出另一篇綜論,名為「動脈硬化:一種發炎疾病」。認為動脈硬化是人體慢性發炎後,使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受到破壞,進而導致脂肪異常堆積,最後產生血管內壁不規則與容易阻塞的後果。

《自然》與《新英格蘭雜誌》均為醫界權威雜誌,它們先後為文闡述動脈硬化,表示主流醫學已經接受動脈硬化是一種發炎後遺症的理論。

避免任何形式的發炎,預防動脈硬化之道

既然動脈硬化是慢性發炎所致,大家想到可嘗試使用發炎抑制藥物來預防,於是可以抑制發炎的阿斯匹靈就被拿來實驗了。一開始的研究發現,曾經發作過腦中風、心肌梗塞這類動脈硬化併發症的病患,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確可降低這些併發症再發的機會。但對不曾有過心血管事件的一般人,長期使用阿斯匹靈的成效較小,反而冒風險容易出血。

對牙周病的研究,提示我們另一個預防動脈硬化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慢性發炎。一有蛀牙,要趕快去醫好那些寶貴的牙齒。不要過度飲酒、不要吸菸,避免不必要的細胞傷害。以後碰到不刷牙的小孩,我們也可以提醒他們:不刷牙的話,以後血管會塞住喔!

1 (1個項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