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豆皮,三代人的誠意
文/林吉洋 May 7, 2009 14,481 views
在進美濃入口的敬字亭右轉,下西門大橋之後,就可以在右手邊看到紅色屋頂與煙囪,在工廠的空地前,晾著清晨才撈上來的豆皮,廣場的旁邊旁邊堆滿用來燃燒推動鍋爐運轉的木柴,這是宋新富家族經營的豆皮工廠。
宋新富家族三代經營著豆皮工廠
每天清晨四點天還未亮,這間獨立於菸田中的工廠兼住家電動門微微開啟,露出廠內走動的身影與巨大的鍋爐聲音,宋新富家族的工廠便開始運作。
宋新富跟宋太太先從鍋爐口送進木頭燃燒將黃豆磨製成豆汁煮沸。豆汁藉由管線導引注到工作台上,注滿豆汁的方格底下需要持續以熱水保溫,這樣一來,豆汁上層才能凝結成一片又一片的豆皮,以木棒撈起來便是一片豆皮。
這個過程需要龐大的人力投入,因此宋老先生跟宋老太太也在天還未亮時投入勞動過程,天微亮,幾位附近的伯母便來到工廠裡加入製作豆皮的行列。
宋太太將新鮮濃郁的豆汁(豆漿)送給我們品嚐,”我們自己是做豆皮的人,因此對市面上的豆類製品的製作特別挑剔”,她拿起一包市面流通的豆皮向我們展示,她表示豆製品不可能久存,但是這包我們觀察了三個月,卻還未變質,一般消費者對這類豆製品的製作過程卻是一無所知。
宋新富表示,豆類食材的製作技術不難,保存的技術才是一門功夫,一般的豆製品不可能擺放超過兩天,然而現在市面上的豆製品普遍加入大量的化學原料,特別是大陸進口的大量豆製品,用以延長豆類製品保存期限,另一類則是在製作過程中用以提升風味的加工製品,然而豆類製品卻是。這類加入化學原料的豆類製品充斥市面,卻讓他無法認同。
宋新富撕下一片新晾乾的豆皮,交到我們手中,入口的乾豆皮口感滑硬,細細慢嚼之下,豆奶香溢滿口中。宋新富表示從父親手中接下這擁有將近六十年以上歷史的豆皮工廠也將近二十年。上一代是以傳統石臼磨黃豆,到了現在改為蒸汽鍋爐加上大型機台,從石臼到機器,反映著這兩個世代間,台灣的經濟起落,像這樣的小型食品加工製造業還留在農村,堅持不添加防腐劑、食品安全優先的理念,也為我們留著味覺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