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的迷思
吃魚的迷思
吃魚真的有益健康?新的醫學研究已經有不同看法
根據1989年的研究:對心臟病患者,發現吃魚可以減少29%二次心臟病發作的死亡率,這是只有觀察 2 年的研究成果。
實際上,進一步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吃魚並不會降低死亡率;對心臟病高風險的心絞痛患者,吃魚不僅不會降低死亡率,反而大量增加20%的死亡率,吃深海魚油情況更嚴重,增加了45%的死亡率。而對沒有心臟病史的低危險群進行的實驗,也證實吃魚沒有保護心血管的益處。
吃魚不如吃海藻、亞麻油、堅果和大豆類:
有人以為吃魚才有Omega-3脂肪酸,事實上,魚是吃海藻才有DHA和EPA,並不會自己產生,同樣我們也可以自海藻攝取得到。植物性食物例如亞麻油、堅果和大豆類,都含有α次亞麻油酸(ALA;一種Omega-3脂肪酸),ALA可以轉化成EPA 與DHA為身體所利用。而且,植物性ALA可以大量減少二次心臟病發作,降低70%死亡率,長期而言,更可以有效保護心臟健康。
深海魚不可吃:
魚類已被證實是人類食品中最大的多氯聯苯來源!環保署首次大規模進行台灣居民頭髮中的含汞量調查,發現吃大型海魚的民眾,頭髮含汞量是不吃魚的六倍;而葷食者又比素食者頭髮含汞量高出八倍!
原因很簡單,海洋被人類當垃圾桶,污染的很嚴重。而大型深海魚,位於食物鏈頂點,因此累積了濃度最高的毒素。
(我在電視節目中,也看到潘懷宗博士說明,工業廢水都流向海洋,從藻類、魚蝦、小魚一層層的吸收累積,到深海大型魚累積毒素多,少吃為宜,尤其是孕婦與幼兒,要避免)
以上資料主要取材自醫學專業人士的新書: 關鍵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