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漲價前~滿箱9折現金回饋 最高級的古早味🍮小葉布丁 聖誕🎄交換禮物🎁看這裡 🗣️找你同事一起買🥖

中西醫藥防治癌症放化療毒副作用

1 (1個項目)
回合購好文 》

1F

2011/4/6 發表
0人 6人

惡性腫瘤是目前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常見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中醫學對放化療毒副作用的防治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一些主要醫療科研機構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為中醫藥防治放化療毒副作用積累了豐富經驗,並取得很大進展。

  防治化療毒副作用
  1.骨髓抑制 在眾多的化療藥物中,除甾體激素、博萊霉素,L-門冬胺外的抗腫瘤藥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屬熱毒之邪,可耗氣傷陰,損傷氣血。另外由於損傷了臟腑,尤其脾胃、肝、腎等臟器,使氣血化生的先天、後天之源枯竭,表現出氣血損傷、肝腎虧損、脾胃虛弱等證候。臨床上可出現白細胞、血小板下降,重者紅細胞、血色素減少。患者可表現為面色萎黃或白,腰膝酸軟,頭暈、 目眩、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等證。大多數學者認為治療應以補氣養血、滋補肝腎、健脾和胃為原則,從氣血、脾胃、肝腎等方面著手防治。
  2.消化道反應 中醫認為,化療藥物之所以引起患者消化道反應,是因為化療藥物之毒邪損傷了脾胃。脾胃主運化水穀精微, 以滋養四肢百骸,脾胃宜運不宜滯。而化療藥物恰恰損傷了脾胃運化,使得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消化道反應。
  3.免疫力下降 化療藥物作為抗腫瘤藥物大都具有細胞毒,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抑制或降低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免疫力缺陷或下降,又促使腫瘤復發或轉移,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對患者的預後產生不良影響。免疫抑制現象在晚期腫瘤患者和歷經多程化療的患者身上更為明顯。因此,提高和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是臨床醫生極為重視的關鍵問題。臨床研究證明,扶正中藥尤其是補氣藥和助陽藥可激活機體免疫細胞活性,使之吞噬力增強,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在與化療共用的同時可提高化療之療效。
  放療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較重要的手段之一,對於較敏感的惡性腫瘤如霍奇金病、頭頸部腫瘤(如鼻咽癌、喉癌、舌癌、牙齦癌等)及宮頸癌等病種的早期患者,可收到較好的療效,長期生存率可達90%左右。但是,放療的同時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放療毒副作用,影響放療的療效和放療的順利進行。
  中醫認為,放療所用的放射線屬熱毒之邪,可耗氣傷陰,損傷機體津液,同時還損害脾胃運化及肝腎,導致氣陰兩虛,或氣虛血瘀,或瘀毒熱盛等證。放療副反應乃屬熱毒內盛、津液受損、氣血虛弱、脾胃不和、肝腎虧損,治以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涼補氣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臨床上採用相應的中藥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

  一、放化療常見副作用的主要證候及中醫辨證
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時常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其主要證候有以下幾種。
 1.消化障礙 多數病人在放、化療期間出現胃部飽脹、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及腹瀉等症。
 2.骨髓抑制 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貧血等症。
 3.機體衰弱 多於放、化療12周後出現全身疲乏、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甚或心慌、氣短、失眠、出虛汗、咽乾、口乾、舌燥及脫髮等症。
 4.炎症反應 常見發熱、患部疼痛、發生口腔炎、口腔潰瘍、食管粘膜充血、水腫及潰瘍等。
 5.舌苔、舌質及脈象 舌苔多見薄黃、黃苔、黃膩苔或灰膩苔,舌質多見淡紅或紅絳,脈象多見弦細或弦數。

 上述證候可在放化療中或放化療後出現。中醫認為這些證候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療後機體內熱毒過盛、津液受損、氣血損傷、脾胃失調以及肝腎虧損所致。
  1.放療副作用的治療原則 癌症病人在放療出現的副反應證候中,因熱象較重、熱毒傷陰的證候較多,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為:(1)清熱解毒;(2)養陰生津;(3)涼補氣血;(4)健脾和胃;(5)滋補肝腎。
  2.化療副作用的治療原則 癌症病人在化療中隨著化療藥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副反應主要表現為:氣血損傷、脾胃失調及肝腎虧損等證候,而毒熱傷陰之證不如放療副反應那樣嚴重,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以扶正培本為主。即:(1)補氣養血;(2)健脾和胃;(3)滋補肝腎。如出現炎症反應時,可酌情增加清熱解毒之劑。


  應用藥物:
  1.清熱解毒藥 主要適用於放、化療過程中,預防或出現高熱和各種炎症反應時用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
  2.養陰生津藥 主要適用於放療過程中出現咽乾、口乾、舌燥等熱毒傷陰(主要為肺腎陰傷)、津液受損之患者。
  3.補氣養血藥 (1)涼補氣血藥:主要適用於氣血虛弱而症狀偏熱者,如在放療中因熱毒過盛,造成癌症病人氣血虧損時即可採用涼補氣血之藥物治療。 (2)溫補氣血藥:主要適用於放、化療中氣血雙虧、形體虛弱而症偏虛寒之病人。
  4.健脾和胃藥 在放、化療中出現消化障礙時用之。
  (1)飲食不香:飲食不香,脾胃虛寒,喜熱飲者,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噁心嘔吐:一些癌症病人在放、化療中,常出現噁心嘔吐等症。如嘔吐酸水、苦水者,多屬胃熱之證,宜予炒陳皮、清半夏、茯苓、竹茹、黃連(或馬尾連)、麥冬、批杷葉等。如嘔吐清水、涼水者,多為脾胃虛寒之證,宜用炒陳皮、薑半夏、茯苓、炙甘草、黨參、丁香、柿蒂等。
  (3)腹瀉:根據證候之不同,選用參苓白朮散、香連丸及四神丸等加減治療。
  5.滋補肝腎藥 主要適用於機體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白細胞下降及血小板減少等症。常用藥物有:枸杞子,女貞子,何首烏,山萸肉,菟絲子,補骨脂。


  二、放療副作用的中西醫治療 放射治療是目前惡性腫瘤綜合治療諸多手段之一(其他綜合治療手段為:手術、化學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及中藥治療),且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放射治療屬於局部治療,在有效地殺傷敏感的惡性腫瘤細胞的同時,也給機體帶來了一系列的放射損害,如放療部位可出現局部反應、機體全身反應、骨髓抑制反應、免疫力下降)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胃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臟損害以及肝腎的損害等,既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又給抗癌治療帶來了影響,使患者對治療的耐變力下降,有的患者因此而不得不中途停止治療,有的甚至因之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較有效地防治各類放療副反應,是提高療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壽命的關鍵問題。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防治放療副反應具有較好的療效。

  ()局部反應   局部反應多指皮膚反應。 臨床上可表現為乾性反應、濕性反應及皮膚壞死或纖維化,皮膚放射損傷因早期或晚期而不同,發生於放射治療開始後的第68周,放射野內皮膚出現明顯的脫皮,色素開始沉著。晚期的皮膚損傷反應多發生於放射治療後的第23年,放射野內的皮膚出現萎縮,彈性差,深部出現纖維化。

  【西醫防治】
  1.乾性反應 一般不需特別處理,在放療期間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用潔淨的皮膚潤膚油類輕輕塗抹局部。
  2.濕性反應 一旦出現,立即停止放療,給予局部塗抹2%的硼酸軟膏,也可採用燒傷藥膏或褥瘡藥膏或0.75%的龍膽紫局部塗抹。
  3.皮膚壞死 治療前嚴格計算好劑量,避免劑量過大。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放射野區域的皮膚變化,防止超量照射使之出現皮膚壞死或潰瘍。
  【中醫防治】中醫認為,放射線實屬「熱毒」範疇。皮膚經放射照射後,熱毒內侵或蘊積於此,損傷肌膚,由此引起局部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損害。故中醫藥在治療皮膚放療副反應(放射線皮炎)時,多採用清熱解毒之品。如: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濃煎後去渣,晾涼後以潔淨紗布蘸取濕敷患處,每日濕敷46次。或將其做成油膏(三黃膏)外塗患處。

  ()全身反應
  【概述】 放療毒副反應的全身表現有輕重不同,與照射部位、照射劑量及照射野的大小有關。同時,患者體質的衰弱或病情較重也會使全身反應隨之加重,給繼續放療帶來困難,應積極防治。臨床上全身反應常見,周身疲乏, 四肢無力,精神不振,氣短,心慌,口乾咽乾,出虛汗,失眠,脫髮等症及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發熱,腹脹,便秘,白細胞下降,貧血。
【西醫防治】 西醫認為放療引起的上述全身反應為機體衰弱之表現。除病因對症治療外,最好配合營養支持治療效佳。 氣短:適時給予間斷低流量吸氧。 口乾咽乾:可予喉片攻碘含片含服。 心慌:心率較快,心律齊,無器質性改變者可給予鎮靜劑或心得安類藥物口服。 失眠:必要時給予安定片。 食慾下降、腹脹:可給予胃腸動力藥物。 發熱:一般發熱體溫升至38 以上時給予退熱治療。 便秘:給予便秘通暢藥物。 周身疲乏、四肢無力、精神不振:適當選用營養製劑以補充放療過程中機體能量的消耗。減輕或緩解臨床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中醫防治】中醫學認為放療中的全身衰弱諸症緣機體受射線照射後氣血損傷和肝腎虧損而致。 氣血虛弱:面白或萎黃,心悸或心慌,頭暈目眩,氣短,少氣懶言,疲乏無力,失眠多夢,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沉。治以補氣養血,可予八珍湯加減。此外還可選用生黃耆或炙黃耆1530g ,沙參1530g ,阿膠1015g ,黃精1530g ,何首烏1520g ,當歸1530g ,紫河車61Og,三七粉1.53g(沖服),龍眼肉1020g ,紅棗715枚。 肝腎陰虛:頭暈目昏,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口乾咽乾,心煩失眠,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宜滋補肝腎,可用河車大造丸加減。此外可選用:枸杞子1015g ,女貞子1015g ,首烏1520g ,山萸肉1015g ,菟絲子10 15g ,旱蓮草1520g ,生地1220g ,龜甲1530g ,鱉甲1530g ,天冬15 30g ,麥冬1530g ,牛膝915g 。中成藥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也可以十全大補湯加減扶正培本。

  ()骨髓抑制
 【概述】 當放射線照射到骨髓時,可引起骨髓造血不同程度的障礙,引起白細胞數下降,血小板數下降,嚴重者紅細胞、血色素也相應地減少,即產生放療的副反應--骨髓抑制。
 【西醫防治】 既往常用升白細胞西藥
 【中醫防治】 中醫認為,機體氣血時盛衰與臟腑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脾為「後天之本」,為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或後天失養或受損則氣血生化乏源;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精虧則髓海不充;肝統血,「藏血」,肝失調養則肝不藏血,均可引起氣血不榮,出現血象下降或貧血。故中醫認為在補氣養血的同時,應兼顧補益該三臟。而放射治療中因熱毒過盛,可引起患者在諸臟虛損的同時常伴有熱象,此時補氣養血則宜涼補氣血;也有部分患者體弱偏虛寒,則宜溫補氣血。故臨床上在辨證論治提升血象時常用下列治則及方藥:
  【補氣養血】
  1.涼補氣血 生耆2060g 、沙參1230g 、西洋參36g(單包另煎)、生地1520g 、丹參15 30g
 2.溫補氣血 潞黨參1530g 、太子參1530g 、紅人參6g 、白人參6g 、全當歸1530g 、熟地915g 、阿膠9g(烊化沖服)、黃精1530g 、紫河車615g 、雞血藤1530g 、何首烏1530g 等等,可根據病情選用上述藥物中的幾味。
 【健脾和胃】
  1.飲食不香,脾胃虛寒又喜熱飲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黨參、焦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廣木香、砂仁)加減;對出現胃脘脹滿、胸脅竄痛等屬肝胃不和者,則選用當歸、白芍、白朮、甘草、炒柴胡等。
  2.噁心嘔吐,泛酸水,燒心感,可用炒陳皮、清半夏、淡竹茹、茯苓、黃連、麥冬、丁香、柿蒂、紅棗等加減。
  【滋補肝腎】   可用於機體虛弱、周身疲乏、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者,可用一貫煎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還可選用枸把子915g ,女貞子15g ,山萸肉915g ,補骨脂15 30g ,菟絲子915g ,杜仲915g ,旱蓮草915g 可升提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中藥有:太子參、人參、黨參、西洋參、黃耆、熟地、全當歸、雞血藤、紫河車、阿膠、鹿角膠、枸杞子、肉蓯蓉、五靈脂、靈芝、穿山甲、牛西西、蟾酥、水牛角、補骨脂、石韋等。升提紅細胞的中藥有:太子參、人參、黃耆、白朮、全當歸、鹿茸、三七粉、紫河車、雞血藤、阿膠、熟地、白朮、茯苓、枸杞子、補骨脂、龍眼肉、鎖陽、巴戟天等。

  ()免疫抑制
【概述】
 放射治療導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較化療為輕,主要是由於放射線損傷免疫組織或器官所致。臨床上免疫力低下常無特異性症狀,主要表現為患者主訴精神欠佳,周身乏力,抵抗力差,易患感冒或患 疹類疾病(如口角 疹、帶狀 疹等)。實驗室檢查可有免疫指標較低下,臨床上常用的免疫指標檢查有玫瑰花結試驗、NK細胞活性及T細胞亞群等的檢測。
【西醫防治】
  目前主要應用生物反應調節劑,該類藥物作為腫瘤綜合治療手段之一已受到醫學專家及學者們的重視。該類藥物可調動人體固有免疫力抵禦腫瘤細胞,為人體免疫反應過程中可提高其免疫應答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生物反應調節劑種類很多,通常用的有:重組細胞因子、過繼轉移的免疫細胞、單克隆抗體、分子疫苗等。
1
.干擾素
2
.白介素-
3
LAK細胞
4
.腫瘤壞死因子
5
.胸腺
6
.轉移因子
7
.免疫核糖核酸
8
.短小棒狀桿菌
【中醫防治】
  中醫認為人體所蘊藏著的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正氣,即為免疫力。《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就要扶正。經大量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證實百餘種中草藥具有扶正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文章出處:DLDM ( http://dldm.mo-wen.com/article/info_page.php?PC_Sid=MDAwNjE=&search= )

gogoya123 (0): 推...分享一下!! 2011/4/7
verify434846 (0): 不錯的文章... 2011/4/8
eepa2500 (0): 讚讚 2011/4/9
gray77dh (0): 謝謝分享 2011/4/10
xspa2201 (0): 借分享!! 2011/4/11
1 (1個項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