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慾望即成枷鎖
太多慾望即成枷鎖 |
文╱林少雯(文字工作者) |
有一個朋友,做事總是不慌不忙,講話也不慌不忙,給他的東西,他也拿得不慌不忙,因此,這個朋友給人的印象是愉悅的,不急躁的,也是不計較的。 朋友這種氣定神閒,與眾不同的氣質和優雅的舉止,來自於他的心,因為他的心是自由的,尤其重要的一點,是自在的。
慾望愈多,人生愈難圓滿
人的慾望,來自於要滿足五根。眼、耳、鼻、舌、身、意這五根,總是有無窮的慾望,支使著人去尋求享受。眼睛要欣賞美,耳朵要聽好音,鼻子要聞香味,舌頭要嘗美味,身體要著華服,要享樂,所以色、聲、香、味、觸這五塵掌控著人的慾望,如果再加上心意如脫韁野馬盡情奔馳,那人的慾望就更無邊無際。人的慾望越多越強烈,就愈不自在,因為種種慾望,都是枷鎖。 慾望多,會使人變得自私。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慾望愈多,愈不容易滿足,就像有錢的人,還想更有錢一樣。慾望是沒有界線的,也是餵不飽的。我認識一個人,他常說等我有錢以後,一定萬緣放下,好好修行。我認識他十幾年了,他已年近七十,還在逐鹿紅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賺夠心目中設定的錢財數量,開始修行。 我常想,既然有心修行,就要即時在生活中修正自身的行為和思想,讓行事合於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修心和修正行為,何需要等到錢賺夠了才能做呢?應該是不管有錢沒錢隨時都在做的。 這位想要賺夠錢才用心修行的朋友,可能對修行的定義不甚了解,一方面想要多賺許多心中想要的東西,車子、房子、土地等等,但在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就處處覺得不自在,要時時計較,怕失去、怕吃虧,離修行的路就越來越遠了。
所求不多,自然從容自在
而那位氣定神閒的朋友,沒有宗教信仰,從來也沒有想過靈修這一類的事,但是卻讓人覺得頗有修為,原因在於他的個性不急躁,態度是如此慈悲,又看淡名利,所以不自私,不計較,而且由於所求不多,所以他的心是自由的。 「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就是他能自由自在的原因。每次看他面帶微笑,安靜地處在眾人之中,不亢不卑,有人注意他也好,無人注意也罷,他都不在乎。 這種的修養和這種自在,我想是來自他的自信和自我肯定。一個能自我肯定的人,必定能獲得別人的肯定;一個無法肯定自己,一心尋求別人肯定的人,不是為自己活,而是為別人而活,因此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想法、看法,才會處處不自由,也不自在。 自在、無私,是對自己慈悲,也是對眾人的慈悲。看到這樣的人,讓人心生歡喜。 |